合肥的其他垃圾去哪了
关键词:合肥,的,其他,垃圾,去哪,了,垃圾,去哪,了,3月,
垃圾去哪了?
3月30日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垃圾去哪儿了”研学之行,一路追寻垃圾的轨迹,从垃圾的视角一窥人类和垃圾之间的爱恨情仇。
垃圾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我们对垃圾的处理方式,是文明发展的一种表征。垃圾的历史也是我们探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那些被遗弃的物品,还是被遗忘的文明,都值得我们驻足。
分类投放
第一站,走进社区。几千年以来,人类处理垃圾最普遍的方式是“顺手一丢”。随着的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生活垃圾被科学的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进行分类投放。
目前合肥市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800吨,如此之多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分类收集
第二站,走进杨林路中转站。垃圾经过分类投放后,其他垃圾在中转站进行集中压缩,减少运输成本,杜绝滋生蚊蝇,防止二次污染,分类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资源化利用。
焚烧发电
第三站,走进焚烧发电厂,参观垃圾焚烧发电过程。
合肥中节能(肥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量达到2000t,日发电量91w°/kwh,为合肥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贡献力量。在生产过程中,垃圾焚烧发电厂用的是全闭环负压循环系统,采用“3T+E"工艺,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垃圾填埋场
第四站,走进龙泉山垃圾填埋场。
进行炉渣和飞灰的无害处理,垃圾填埋场采用单元填埋法,将填埋场划分为小单元,分别进行填埋,填埋顺序为垃圾卸料——垃圾铺平——垃圾压实——表面覆盖,日覆盖选择 HDPE 膜进行覆盖,每日填埋作业结束后进 行覆膜作业。采用 HDPE 膜可有效减少雨水渗入,减少异味的散发,并且后期加强膜厚度和 硬度,减少破损的可能性。最终覆盖选择土壤覆盖,后期进行植被修复等工作。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垃圾其实是社会变迁和人类生活风貌的例证,可以视作是一面反射人类文明的镜子。人类与垃圾对立却又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 公斤,且每年将以 8%-10%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严重,垃圾的问题不仅是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问题,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垃圾分类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