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益总评榜系列报道| 范士俊:重环保,建家园
关键词:安徽,公益,总评,榜,系列,报道,范士俊,重,环保,
为推进安徽公益组织发展,评选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可复制的公益项目,表彰无私奉献、友爱他人,长期扎根公益一线的公益领军者,及一批热心公益传播事业的通讯员,现新安晚报公益头条开展安徽公益总评榜活动,并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安徽各地公益人、公益项目的经验和做法。
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范士俊,环境法硕士,合肥高新区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理事长兼秘书长,合肥绿迹环保公益咨询中心总干事。入选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菁英”,全国零废弃联盟成员,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制定工作专家组牵头人。2014年发起合肥绿迹环保公益咨询中心,因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上所做的诸多实践,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高度评价。2015年5月30日,荣膺合肥市第三届“十大环保卫士”称号。
2020年01月发起注册成立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这是全国首家以“垃圾分类”为命名和使命目标并行而成立的社会组织。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要求。多年来他带领环保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公益活动。他还是安徽省“十佳环保人士”、合肥市“垃圾去哪了”科普课堂辅导老师、合肥市关爱城市美容师“热心市民”。
在谈到范士俊秘书长当初为什么选择做公益?他说:“公益,顾名思义就是公共利益,是需要全社会一起参与的事情,最直接的受益人群是公民,我作为公民本身也是受益的,公益、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彰显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它是有温度的、共建美好社会的有利行动。它必将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够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唤醒每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传播正能量。作为公民个体,这也是在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重要体现。”
在谈到成立项目的初心,据范士俊介绍,目前合肥市产生生活垃圾5700吨以上/日,日益严峻的垃圾产生量制约着城市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合肥市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作为在安徽省首家致力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组织,努力搭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平台,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标准制定与实施、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2020年11月12日-13日,作为《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贯培训会主持人,范士俊精彩的解说和交流让大家切身感觉到垃圾分类工作这条“战线”上,虽然付出艰辛但却快乐温暖,更加坚定了与会人员高质量推进合肥垃圾分类工作的决心与力量。
范士俊介绍到,有一次去杭州进行实地调研时,当进入试点小区后,照例我们想看看这些已建成的试点小区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文化的建设,当我们进入小区时看到活动场地上有一个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小朋友和家长正在温馨的互动着。闲聊中,一个家长说,“其实这样的设施挺好的,小朋友玩的高兴,我们也在过程中学会如何垃圾分类,也不是我们不愿意分,只是太麻烦了,生活中本来就很多麻烦的事,所以当然希望别的事能够越简单越好”。想想的确是这样的,别的家长也附和着,“其实没事的时候我也希望去当个志愿者,毕竟小区的环境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也希望给我家孩子当个榜样。”“我也可以,小辈们都不在身边,一个人闲着也是闲着,弄弄垃圾分类也不错,可以服务服务大家”......想法很简单但是很真实,我们在做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需要这样的人,每个人的理由不同,但是大家殊途同归。
不仅如此,范士俊多年来还组织多场系列环境教育项目,让更多的孩子从小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启动合肥绿迹环保大学生创意大赛,鼓励更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创意、实践的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组织环保沙龙、论坛80余场;曾筹资建设环保公益宣传屏500多座;促进行业交流活动20多场次;提供咨询政策意见百余条(件);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建设,培养指导员200余人次;搭建垃圾分类交流平台,交流、培训1000余人次;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拓宽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受益人群超过230000余人。
在问到是什么让他在公益这条路上不断坚持?范士俊秘书长饱含深情地说:“从小有一句话我耳濡目染,那就是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我们有一个更健康、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而努力,这句话一直激励我走到现在。”
范士俊在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的点滴努力让我们坚信垃圾分类已然成为新时代必备的新技能,让我们紧跟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迈出新时代的新步伐……